Taiwan Architecture‧Vol. 181
[特別策劃] 2010| 6x2 建築系學生畢業設計展
Albert Ho/畢業設計私有化的危機?

畢業設計私有化的危機?

台灣當今建築教育的基本框架源自於美國建築教育體系。課程中最主要以設計課為主柱。建築設計課的比重很高,更重要的在建築系的「企業文化」給予設計課無比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建築教育似乎圈著設計課。而美國的建築教育中對設計課的重視源自於Bauhaus,這是透過Bauhaus幾位校長如Groupivs及Mies Van der Roche將歐洲的教育理念在二次大戰前後轉移到美國幾所重要的學府,如哈佛及IIT(依里諾理理工學院)。而這不單在建築的領域,Josef Albers 將Bauhaus的平面設計引進耶魯大學,這深深影響了美國的視別設計。

Bauhaus的教育理念與二十世紀初建築的意識型態是一體的。建築師認為透過建築可改造及造福社會。建築設計是可透過教育機構及教育過程被傳達的。Bauhaus設計課程中的色彩課及基本設計課至今仍然在美國建築系中使用。我在八十年代初的美國大學建築課程中就親身體驗過。

當今的建築教育的概念中,最主要的將「設計」認知為一種可以透過指導及教材而被傳遞的知識。無論我們這一百年來對於建築的認知有多大的改變,但在建築教育中「設計」教育的認知非常穩定。設計是透過視覺語彙來組織的物件的一種活動,經驗過設計課的人都知道,這是個非常人力(勞力)密集的活動。而這也成了建築系的一種特色。同學們不分日夜的完成設計是一種必要的代價。

畢業設計或畢業製作並不是原始Bauhaus課程的一部份。我個人認為它源自於七十年代末期,一個所謂「建築危機」的年代。在那時期,現代建築不但在專業中受到重大的批判,而Bauhaus的教育方式也受到修正,Bauhaus教育中將歷史及「理論」視為敵人,非常不重視。而七十年代末期,現代建築的權威感受到威脅。在教育界漸漸將遺失已久的歷史課程納入主課程中。在這同時建築必須找回它的合理性。因此在建築學院中引進其他領域的學說,如人類學的結構主義及到八十年代文學中的解釋學等。這兩大課程的編列 ,是建築學院中企圖去討論現代建築的「失敗」,同時也提出自我反省的方法。而自從八十年代後,在學院中很自然的將設計與理論合而為一。

我認為是在這樣的一個氛圍中產生畢業設計。這是一個將五年的設計技巧與某種論述結合而被檢驗的機會與平台。七十年代末期,建築師被意識型態所主導的設計失去信心,並認為設計與教條結合後一定有災難產生。因此學院中對於理論及歷史的「從新」重視。也改變了設計課程本身的教導方式。設計課不單由現代建築的教條———機能著手。它必須由多元的理論基礎建立的設計方法。這是近三十年來建築教育的理想。而畢業設計是用來檢驗這個理想的「工具」或舞台。

畢業設計在此時顯得無比的重要。建築界經歷了十年無約束的資本主義所造成的建築產物。我們多了許多建築明星,造型主義的建築設計等。使得我們似乎回到七十年代末期,到一個需要自我反省的時期。學生在學院中建立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一個正在有巨大經濟及生態變化的世界。建築設計的力量究竟來自於那裏?它能夠如何幫助你與我?看來畢業設計將有更積極的角色。